找到相关内容87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说中国佛教历史上的几次上生集会

    看看当时弥勒信仰的情况。  公元四○五年(东晋义熙元年)法盛出生于陇西李氏家中。是年,鸠摩罗什于长安逍遥园翻译《佛藏经》、《菩萨藏经》各三卷。敦煌举行授戒仪式,有十二人受戒。法显西游止摩揭陀国华氏城,...

    明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2948676.html
  • 道流西域,名被东国的鸠摩罗什

    其中所译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(亦称《新大品经》、《大品般若经》)、《佛藏经》、《思益义经》、《维摩诘经》、《贤劫经》等,都曾深入地为弟子们讲说,披释玄旨,指示大要。特别是对于《新大品经》,花费精力最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2749372.html
  • 鸠摩罗什及其译籍

    一卷,也译于弘始四年。   《思益梵天所问经》四卷,译于弘始四年。   《佛藏经》四卷,译于弘始七年(405)。   《妙法莲华经》七卷,译于弘始八年(406)。   《十住毗婆沙论》十四卷,此经可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2850343.html
  • 房山石刻大藏经记略

    帙优婆塞戒经七卷 梵网经二卷 安十□戒  经一卷 念 一帙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佛藏经四卷 菩萨  善戒经一卷 作 一帙菩萨内戒经一卷 优□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 大乘三聚忏悔经一卷 菩萨五法忏悔文  一卷 ...

    云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44456379.html
  • 道流西域 名被东国——鸠摩罗什

    所译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(亦称《新大品经》、《大品般若经》)、《佛藏经》、《思益义经》、《维摩诘经》、《贤劫经》等,都曾深入的为弟子们讲说,披释玄旨,指示大要。特别是对与《新大品经》,花费精力最多,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4857987.html
  • 宗教情操

    : “是故经中说:若见因缘法,则为能见佛,见苦集灭道”。 ‘佛藏经’引经说:“若人见法,是为见我(佛)”。见缘起就能见法,见法就是见佛,是引经的。  现存的‘中阿含经’说:“见缘起便见法,...

    李绍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4862393.html
  • 探讨戒律在时空演变下的适应性

    所以一个初行者,一定要先学戒,以戒来检验身口的过非,如果身口意三业清净,那么正定正慧自然而生成。所以《佛藏经》云:“五夏以前依人受学律藏,五夏已后,具知应学无我人法。”前面说到,世箪制戒是以断除众生...

    果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965548.html
  • 我读“初期大乘佛教这起源与开展”(上)

    加责难。其次,耆老比丘与少壮比丘也显著地对立起来:大方等大集经、佛藏经,都传说在正统的五部律之外,还有一部属于“少年比丘”的律典;这些与大乘的兴起有关,大乘经中常有童子、童女菩萨,想必渊源于此。另外,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4766627.html
  • 佛教的人生欲望观

    欲欲、欲亲、欲爱、欲乐、欲闷、欲耽、欲嗜、欲喜、欲藏、欲随、欲着,缠压于心。”因不如实了知贪欲的害处,才耽着诸欲,被欲望所缠缚压迫,就像牛马被轭所束缚压迫。贪欲本身即是无明,《佛藏经》卷中:“欲者即是...分别心。《佛藏经》卷中说大乘道上应永远熄灭的诸欲“谓邪不善念,若我若我所,作相是相。”邪不善念,较浅近的解释是指损人利己和损人亦不利已(自他俱损)的念欲之心,深则可包括一切执着于我、我所和色声香味等相...

    陈兵教授

    |心理|人生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811122629.html
  • 大势至圆通章释义

    舍利弗陀罗尼》、《大集》、《摩诃般若》、《无尽意菩萨》等多种大乘经,皆说观佛实相,亦即观诸法实相,是真念佛。《佛藏经》云:“见诸法实相名为念佛。”《维摩经》云:“如自...ldquo;无所念是为念佛”,“无忆故,是为念佛。”《佛藏经》云:“无有分别,无取无舍,是真念佛。”“无觉无观,寂然无想,是名...

    陈兵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0038932.html